一、线程池介绍

顾名思义,线程池就是管理一系列线程的资源池,其提供了一种限制和管理线程资源的方式。每个线程池还维护一些基本统计信息,例如已完成任务的数量。

使用线程池的好处:

  • 降低资源消耗。通过重复利用已创建的线程降低线程创建和销毁造成的消耗。
  • 提高响应速度。当任务到达时,任务可以不需要等到线程创建就能立即执行。
  • 提高线程的可管理性。线程是稀缺资源,如果无限制的创建,不仅会消耗系统资源,还会降低系统的稳定性,使用线程池可以进行统一的分配,调优和监控。

二、ThreadPoolExecutor 类介绍

ThreadPoolExecutor 类中提供的四个构造方法。我们来看最长的那个,其余三个都是在这个构造方法的基础上产生。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/**
* 用给定的初始参数创建一个新的ThreadPoolExecutor。
*/
public ThreadPoolExecutor(int corePoolSize,//线程池的核心线程数量
int maximumPoolSize,//线程池的最大线程数
long keepAliveTime,//当线程数大于核心线程数时,多余的空闲线程存活的最长时间
TimeUnit unit,//时间单位
BlockingQueue<Runnable> workQueue,//任务队列,用来储存等待执行任务的队列
ThreadFactory threadFactory,//线程工厂,用来创建线程,一般默认即可
RejectedExecutionHandler handler//拒绝策略,当提交的任务过多而不能及时处理时,我们可以定制策略来处理任务
) {
if (corePoolSize < 0 ||
maximumPoolSize <= 0 ||
maximumPoolSize < corePoolSize ||
keepAliveTime < 0)
throw ne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();
if (workQueue == null || threadFactory == null || handler == null)
throw new NullPointerException();
this.corePoolSize = corePoolSize;
this.maximumPoolSize = maximumPoolSize;
this.workQueue = workQueue;
this.keepAliveTime = unit.toNanos(keepAliveTime);
this.threadFactory = threadFactory;
this.handler = handler;
}

ThreadPoolExecutor 3 个最重要的参数:

  • corePoolSize : 任务队列未达到队列容量时,最大可以同时运行的线程数量。

  • maximumPoolSize : 任务队列中存放的任务达到队列容量的时候,当前可以同时运行的线程数量变为最大线程数。

  • workQueue: 新任务来的时候会先判断当前运行的线程数量是否达到核心线程数,如果达到的话,新任务就会被存放在队列中。
    ThreadPoolExecutor其他常见参数 :

  • keepAliveTime:线程池中的线程数量大于 corePoolSize 的时候,如果这时没有新的任务提交,核心线程外的线程不会立即销毁,而是会等待,直到等待的时间超过了 keepAliveTime才会被回收销毁。

  • unit : keepAliveTime 参数的时间单位。

  • threadFactory :executor 创建新线程的时候会用到。

  • handler :拒绝策略。
    下面这张图可以加深你对线程池中各个参数的相互关系的理解(图片来源:《Java 性能调优实战》):
    image.png

三、线程池创建的两种方式

方式一:通过ThreadPoolExecutor构造函数来创建(推荐)。
image.png
通过构造方法实现

方式二:通过 Executor 框架的工具类 Executors 来创建。
Executors工具类提供的创建线程池的方法如下图所示:
image.png

阿里巴巴 Java 开发手册》强制线程池不允许使用 Executors 去创建,而是通过 ThreadPoolExecutor 构造函数的方式,这样的处理方式让写的同学更加明确线程池的运行规则,规避资源耗尽的风险。